單車通勤行不行?
挾健康與環保兩大優勢,單車風今年席捲全台!先是國片「練習曲」大賣,掀起環島話題;接著巨大董事長劉金標和馬英九的單車環台之旅,又再度的佔據了不少新聞版面;到了暑假,單車環島活動熱潮達到頂峰,社會上許多團體均加入環島騎乘的行列,新聞、報章媒體也不時出現大幅度關於單車的報導,全球暖化,交通工具的廢棄排放被指為元兇之一,加上汽油涨聲連連,讓越來越多人加入單車通行的行列,全台各地的摺疊車賣到缺貨。單車熱,持續延燒了一整年。
單車通勤是國家進步的表徵
其實通勤族騎單車上班、上學、購物,在許多先進國家都非常普遍;尤其在2006年的恐怖攻擊事件和持續的油價飆漲後,單車通行更在歐洲成為風潮。像是在歐洲城市哥本哈根,除了有長達10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政府為了鼓勵人們多騎單車,開放單車可以直接騎進各捷運地鐵站寄放,大大增加了轉搭地鐵的便利性。
而巴黎是政府自7月起在750個自行車放置站,提供1萬多輛自行車市民與觀光客租借使用,據報導每輛自行車1天平均使用達6次之多。此外,目前歐洲許多程式如巴塞隆納、日內瓦、斯德哥爾摩、奧斯陸及維也納等,也都提供自行車出租,藉以達到汽車減量及延緩地球暖化。
全球都在瘋單車,台灣當然也有許民眾想要騎單車通勤,既可省交通費、有可健身;無奈單車路權在台灣一直不受重視,單車上路險象環生,嚇壞不少有志加入者,多數人的單車通勤念頭都停留在空想的階段。
未蒙其利先收罰單
過去許多自行車愛好者都相信,只要台灣騎乘自行車的人口夠多,就能吸引政府與大眾的目光,讓政府單位和社會大眾能正視單車族的路權。像是高雄的長鬃山羊單車俱樂部,從2006年就開始了「單車免費早餐」的定期性活動,向大眾傳達單車上路的善意,果然獲得廣大迴響,每次都吸引了幾百人參加,有人因此加入單車運動的行列,也有人開始考慮單車通行的可能性。
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台灣各地的單車活動與單車族群快速增加,終於政府單位也開始注意到了;於是,為了管理一向游走在交通法規邊緣的自行車,從今年9月1日,台北市交通大隊開始進行單車大執法!針對單車闖紅燈、穿越快車道、行駛快車道以及逆向行駛4大違規事項,開出300~600元罰單;10月起,更擬規劃單車在行經行人穿越道時,需以牽車方式前行,並比照機車循兩段式左轉規定;騎在未規劃人車共用的人行道也屬違規,只能騎在路緣1公尺以內的隱形車道上。
政府單位一方面大張旗鼓在無車日舉辦熱鬧活動,鼓勵全民一起騎單車,但是沒有配套措施、沒有可供騎乘的友善道路;相反的,規定與限制卻一條條增加。單車族沒有看到政府的善意,只感覺被當提款機;而原來期盼的路權,在交通安全法規中顯的處處受限,單車族不知在壅塞的車流中該往哪而騎,更別提那看不見的「1公尺隱形車道」。對想要通勤的單車族而言,執法規範到底是鼓勵還是懲罰?各界又有何看待?
立意良好但須有配套
台北大頻果車隊隊長程計源過去也曾以單車通行,他以過來人的經驗表示,推動單車通行的立意固然良好,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政策配套以及汽機車對單車的路權尊重,單車通勤者的安全令人擔心;且台北不比其他大都會區,土地有限、道路狹窄,畫出自行車道將壓縮其他汽機車的空間,何況許多道路都已經很狹小了,恐怕無法在規劃給單車使用。
他也建議,現在大台北的公車道很發達,如果能利用現有的公車道規劃出一條又長又直的單車快速運輸道路,然後在各地出口處規劃專用道到捷運站,讓單車轉乘捷運,就可以透過自行車道連接捷運,或是以自行車道連接公車這兩個模式來解決目前的問題,讓車有不用在馬路上與汽機車爭道,記安全又能達到通勤的目的。最重要的適任何政策都要建立在周詳的規劃與騎士的安全上,萬萬不能盲目推動,拿騎士當白老鼠。
致力於推動環台歩道、自行車道建立的千里歩道籌畫中心執行長周聖心則指出,根據統計,一班通勤族的交通距離約為5~7公里,都是騎單車或是搭配大眾運輸工具可到的範圍,所以單車通行是可行的。對於近來單車執法的合理性,他建議北縣市循過去公車專用道推行模式,先規劃示範道路,例如挑選南北向、東西各一條路面較寬的道路,畫出車道供自行車使用,讓單車能實際上路模擬、測試相關規定,以確認其可行性,再去修正法令。此外,目前政府的單車推廣由體委會統籌,但體委會著重在於運動推廣,與單車通行的訴求不同,千里歩道統籌中心期許政府能設立一個包括經濟部、交通部、環保局和各縣市政府的跨部會單車推動小組,並直屬於行政院,才能實際有效。
爭取自行車的路權
持續推動單車運動風氣的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林惠忠則認為,執行自行車交通法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宣導、執法容易,但要改變現狀卻很難;因為民眾長久違法的最大因素,是台北市沒有專屬於自行車的路權,除了河濱車道,市區內只有快車道、機車道、慢車道與人行道,唯獨沒有自行車專用道(都會區有些路段是人車共用),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不過目前台北市政府已著手規劃市區內多條人車共用道,他相信只要有心推動,一定可行。台灣的單車環境有還有很大空間,只要有系統的逐步規劃,且能連貫休閒觀光與通勤,慎用國家資源,自行車島Cycling Island是指日可待的。
騎士協會秘書長何麗卿則認為,目前台北市對自行車族的開罰政策,都是騎士本來就應該要遵守的基本交通法規。致於交通繁雜的都會地區騎乘單車通勤,現行法令將單車規範於慢車道,單車族得在汽、機車中穿梭,有很大的危險存在;屬於人力踩踏的自行車應比照鄰近的日本「視單車為行人」讓單車騎乘路線與人行道共用分隔,這將大大減低單車上路的危險性,並且將提升都會地區單車的使用人口。此外,他建議大台北地區的單車通勤,可以建立在捷運的未端轉運與短程的交通接駁上,單車路網的設置與停車位置的建設將是大台北地區推動單車通勤較重要的部分。騎士協會自成立便著眼於單車休閒運動的推廣,鼓勵正確的單車騎乘觀念、提倡單車休閒運動,也深信唯有單車休閒運動的族群擴大後,為單車通勤代言的人口增加,單車通勤才有空間,因此目前還是不主推單車通勤,若真要通勤也請自行車族避開車陣、遠離汽機車,騎進巷內小路較為安全。
相信大多數的單車族都樂於見到各界對於單車多一點關注,也能接受適當的交通規範,以確立不同交通工具的路權;但先決條件是要有合情、合理的空間與管理,才可以進行處罰,否則只是徒增民怨。現階段的執法項目包括單車闖紅燈、穿越快車道、行駛快車道以及逆向行駛等4大違規事項,都是屬於比較沒有爭議的法規,也是所有路人都應該要遵守的;而比較爭議的項目則都仍在討論階段,下一歩,法令將會如何規範?單車德路該怎麼走?需要大眾一起來關心。
資料來源:單車誌
文章轉載自 天下一家鐵馬家族
http://tw.myblog.yahoo.com/jw!N0.58VqLEwM86GZi5QZM/article?mid=3824&prev=3914&next=3817&l=f&fid=19
留言列表